
从小学到中学,读后感的写作是必须经常学习和练习的内容。今天就来说说看似简单的读后感,以及如何写好。
1。为什么要写检讨?
大多数孩子认为写检讨只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实际上,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他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也许更多的个体受到启发,去思考和思考自己以前经历过、梦想过的事情。
有这样的感受,能够记录下来,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既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又能深刻反思和思考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在阅读中全面成长。所以,把读书后的感受写出来,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二 读后感的4个写作方法
01 选择合适的书籍或文章
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能从中明白某种道理的书或文章,当然大部分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安排读完写完读后感。一般老师布置的作品都是适合学生年龄的,但也属于精品或者经典作品。所以,看这样的书或文章,肯定会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适合读完再写。
02 把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读后感的写作不是简单的针对你所读的内容,而应该与你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无论是现状、社会现象,还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只有联系实际,读后感才能更深刻,才有现实意义,才能体现时代精神。
要把读书的感受和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一定要找准角度,或者找准合适的切入点,然后从书的内容中铺开,说出自己更广更深的思考和见解。
03 读感结合,但要以感为主
感受是读后感的重点,但是不好好读书是写不出好感受的,所以要处理好读书和感受的关系,不要急于写读后感。第一项任务是全面、综合地理解原文或原文,清楚地了解故事、人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配合查找一些与作者和书籍有关的背景资料,为读后感做好准备。
当然,要写“感觉”,就要准确提出引起“感觉”的相关内容。所以除了简单介绍作品,还要适当引用原文,尤其是那些要传达给读者的句子或段落。但一定要注意,原文不要引用太多,尽量简洁,以免冲淡写作目的。
04 三结合多方法去写作
虽然读后感可以写的对象包括任何一本书或文章,但读后感本身的性质和议论文差不多。除了简单介绍原著的内容,还需要提炼感受点。一方面要用原内容论证感受点,另一方面要结合现实生活,延伸论述。所以,读后感是一篇议论文。
写这样一篇文章,既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要从书中悟出道理,用亲身经历和人生经历来证明。所以看完之后一定要有一定的叙述性和令人信服的推理。叙述是讨论的基础,讨论是叙述的深化。这两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有一些抒情的内容,这样阅读的感受才能真实完整地表达作者对一本书的阅读和理解。
三 读后感写作的3个步骤
读后感写作和其他文章类似,也有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写作有三个步骤:
首先,开头简单介绍“阅读”的相关内容,然后介绍“感受”;
其次,感觉是中间的主要部分,要以写作为主;
最后,在重点表达感受之后,结尾又回到“阅读”来呼应。
01开头要简洁,主要介绍要阅读的作品的名称和简要情节,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特点做一个初步的评价,也就是说几句关于阅读后的整体印象和感受。
这一段作为文章的开头,要把阅读的时间、标题、基本感受写清楚。
比如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个童话,叫《神笔好马》。虽然这本书不厚,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2 主体内容
主要是读后感和体验。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去感受,以“感受”为主。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安排,可以分段(层次)写,也可以一段写。
首先,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阅读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品质和书中的道理。通过这一段,读者基本可以了解原著,这也是提出自己感受的一步。
然后根据上一段提到的道理和品质,举一些例子来讨论,可以是听过的古今故事,也可以是书上读到的精彩内容,也可以是亲身经历来证明其正确性。你也可以围绕这些道理和品质举出一些反面的例子来证明你想表达的观点。
03 结尾
结语主要是在书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引人思考,发出号召和倡议。写作没有确定的方法,读后感最重要的部分是来自书的内容和与之相连的实际事例的触动。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