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也称为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跳不规则等,是指人体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通常感到心脏跳动明显或不规则。那么,心悸为什么会出现呢?这与我们的身体机能有关。
身体机能和心悸
身体机能是造成心悸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心脏是由膜壳、心肌和心腔组成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心脏的跳动节律由窦房结控制,而窦房结的活动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
当身体处于紧张、兴奋、恐惧等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收缩加速;相反,当身体处于松弛、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减缓心跳。因此,身体机能的变化常常会对心脏节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心悸的出现。
心血管疾病和心悸
心悸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之一,如房颤、心室性心动过速等。房颤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中老年人。心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突然加速,造成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血流输出减少,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
此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心悸的出现。因此,如果患者出现心悸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全面评估。
药物和心悸
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心悸的出现,如一些抗忧郁药、兴奋剂、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等。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这些药物,如必要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其他因素和心悸
除了身体机能、心血管疾病、药物等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心悸的出现。比如某些食物、饮用过量的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容易导致心悸。同时,急性感染、代谢紊乱等也会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导致心悸症状。
结论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症状,常常与心脏疾病、药物、情绪和身体机能的变化有关。因此,当出现心悸症状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避免自己进行一些不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习惯,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