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拙政园(重现苏州园林经典—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园林建筑风格享誉全球。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代表,其中凝聚了大量的文化资产,故而被誉为“江南园林精华”。
建园始末
拙政园的建造起始于1760年,建园者是当时的苏州知府、大名鼎鼎的虞集。他在西门崇明精心设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历时18年以自己的姓氏“虞”为谐音,将园林命名为“愚园”,意为“虞园”。而后,园林流连忘返的游客络绎不绝,盛誉之声一度传遍了京师。然而由于虞集时代一系列的家族纷争,园林最终被割让给了当时英国领事汤显祖。
重建历史
20世纪50年代,拙政园成为人民政府的财产,后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又于198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部分园林遭到了破坏,因此,拙政园的重建也曾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1982年,苏州市文物保护工作队开始对拙政园进行整修,整修的时间也长达7年之久。而在经过4年持续的修缮后,拙政园终于恢复了原貌,并在1997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构造
拙政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园内山水环绕,由东西两部分园林组成。其中,著名的知足斋位于西园,知足斋上还有一个石雕的“有缘东篱”,远眺可以看到钓鱼台、澄芳轩等园林的独特景致。此外,在东园中,还有着许多在苏州地区园林中常见的设计,如盘曲曲折的小路、浮桥、假山、层次分明的参差植树和一些被诗书名著所赞美的景色等等。
文化价值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在参观拙政园的同时,游客可以进行园林学、建筑学、艺术学的学习与体验。由于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崇和赞美,如郭沫若、徐志摩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拙政园的魅力也不断增加,不仅为苏州乃至中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了光彩,同时也为世界园林建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小结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是国内外园林建筑的重要文化遗产。它既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又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历经多次的重新修缮与整治,如今的拙政园依旧保留着过去文化嬗变的痕迹,并且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其更加的生机勃勃。拙政园的精妙构造、文化价值和美丽景色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海量的启示,同时也凝聚着历史的印记和传承着古代文化的精髓。